/ 超跑頻道 / 超跑試駕
[超跑試駕] McLaren 570S 迴旋紅鏢
2017-01-18
McLaren 570S 迴旋紅鏢
提到F1賽場上的常勝軍,McLaren的威名車迷肯定不陌生!
而說到McLaren公路車款,強悍、稀有且昂貴,絕對是十足貼切!
也因此,擁有一輛McLaren跑車,既顯得品味獨具,更是令人稱羨!
與570S相遇的這天,我們就來看看,這輛Mclaren初級車款,將會帶來什麼體驗,又會打破什麼樣的入門級距框架!
優雅鬥士
自推出MP4-12C後,McLaren便毫無不保留的嶄露了進軍公路車款之決心!
短短幾年間,P1、650S、675LT接連現身,而在2015年,McLaren更首度推出隸屬Sports Series入門級距車型,也就是本次我們的試駕主角 - McLaren 570S。
也因McLaren 570S並非其他車款之繼任者,570S有著與同門老大哥們截然不同的外型,好比它的頭燈設計依舊源自於廠徽造型,但面積較650S大上不少,且570S尾燈雖與P1同樣採用廠徽造型燈條,下方也有著為增加高速行駛穩定性的氣流擴散器,但排氣尾管改為左右單出設計,與其他同門車款相較,可說是設計風格相似,但整體造型迥異!
或許是因車輛頭尾的曲線設計,若未由車側望去,或許各位會很難想像,其實570S是輛標準長車頭、短車尾的跑車,而說到車側最引人注目之處,那便是結合上、下進氣口,與簍空門把的黑色導流槽,還有那簍空的C柱設計。
打開較650S更為上挺的前掀式車門,坐上570S時,不難察覺其門檻雖同樣寬厚,但降低後的門檻高度確實使出入車輛輕鬆了些,此外,570S雖是強調日常使用的車款,但車內依然保有McLaren一向簡約的陳設風格,再加上較650S更略侷促的腿部、肩部空間,在車內,不論駕駛或乘客都絕不可能忘記它是輛彎道機器的本質!
也正因此,我們此刻所關注的,已並非中控台上7吋螢幕可觸控操作冷氣的功能,或是Active Dynamic Panel操作是否繁瑣依舊,而是撥動換檔片、踩下油門後,到底570S會帶給我們何等的驚艷!
越級實力
570S的引擎採用型號M838TE,這具引擎與650S的M838T相較,有30%經過改造,雖然引擎動力數據下修至570hp/61.2kgm,但以其1313kg的車重設定,馬力重量比仍僅有2.3kg/hp,搭配雙離合器七速自手排,原廠0~100km/h加速仍可於3.2秒達成,0~200km/h成績為9.5秒,極速更上探328km/h,性能表現依然強勁。
570S的車體結構依然以碳纖維單體座艙為主,這個車體重量比650S略重80kg,且雖進入座艙的門檻降低,它依然有著很棒的車體剛性。570S的前後雙A臂懸吊結構是由650S修改而來,除了保有主動調節阻尼的功能,原廠為其增設前後防傾桿的設計,再加上車體更小巧,實際駕馭的感受竟然比650S更棒!
雖然原廠將這輛跑車設定為McLaren的入門跑車,但實際駕馭感受一點都不入門,相反地,它能帶給駕駛者更高層次的駕馭樂趣,人車的互動感更為直接,那種感覺就是,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加速、過彎…
我們試車當天,很不巧,又是一個霪雨綿綿的日子,570S在濕滑的山道上奔馳,不會讓人有絲毫的恐懼感,即使在抓地力下降的情況下,大腳油門加速,M838TE引擎狂放的動力,讓後驅動輪不斷地出現打滑,但坐在駕駛座上,雙手握住方向盤,還是可以清晰地接收車體的慣性變化。
具體的描述駕馭精進的程度,在Normal的模式下,懸吊阻尼的收縮回饋比650S硬,通過連續S彎劇烈操駕時,懸吊支撐調節要比650S精準,當然,這也是前後懸吊增加的防傾桿發揮了功效!此外,雖然570S前42%、後58%的車體配重與老大哥相差無幾,但體積較小,纏鬥能力相對提升!
當然,或許全油門衝刺的時刻,貼背感沒有650S那麼宏大,但在山道上無論出彎再加速,或者轉向的指向性,都不會亞於售價更高的650S,尤其這輛入門跑車仍配置碳纖維陶瓷煞車,制動效果同樣優異,整合上述優點,即使雨天急馳,也不會讓人心生畏懼,反而有種易於掌控的駕馭樂趣產生。
TCar短評
570S的造型雖然沒有650S搶眼,但性能表現差異不大,加上操控性能提升,對於講究駕馭樂趣的玩家而言,開過後會有更高的評價。可惜,這款車的Active Dynamic Panel操作開關仍然過於繁複,少了簡潔的操作感,再加上新的碳纖維車體門檻雖然降低,適合穿著窄裙的女伴進出座艙,但腿部空間更小,車室肩部空間的壓迫感也較為明顯,較不適合體型壯碩的駕駛者操駕。
McLaren 570S
引擎型式 3799c.c. V8 DOHC 32V + Twin Turbo
最大馬力 570hp/7400rpm
最大扭力 61.2kgm/5000~6500rpm
長寬高 4530x2095x1202mm
軸距 2670mm
車重 1313kg
驅動模式 MR
煞車結構 四輪碳纖維陶瓷碟煞
懸吊結構 前後雙A臂
輪胎規格 前225/35 ZR19 後285/35 ZR20
國內售價 1168萬元起
主要配備:
LED頭尾燈
輕量化鍛造輪圈
碳纖維陶瓷煞車系統
行李箱12V電源供應孔
7吋中控多媒體觸控顯示幕
4揚聲器音響系統(標配)
車頭揚升系統
2023-03-20
Audi首款PPE電動平台作品 極地測試中的Audi Q6 e-tron 但它也使用分離式頭燈了嗎?
隨著Audi將正經歷極地測試,即將投入生產的Q6 e-tron車款公開,我們終於有機會一窺這輛非採用Volkswagen集團MEB模組、改由與Porsche技術共享的800V PPE(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)頂級電動平台電動車。 於原廠公開的照片中,車迷不難看見Q6 e-tron測試車剽悍地以側滑方式於雪地中前行,且在我們未能眼見之處,相信品牌已融合了多年quat...
2023-03-20
[新車試駕] 競爭對手強勁不代表選擇困難 讓擁有多輛3系列的德哥揭開BMW 330i M Sport無可取代的魅力
就市場定位,BMW 3系列與賓士C-Class看似難分高下,但性格迥異的它們實則傳承了截然不同的造車理念。這回,就讓擁有多輛3 Series的德哥為大家詳解330i M Sport設計精髓與迷人何在。...
2023-03-20
改款術後科技體驗更精緻 加入48V的新Mercedes-Benz GLA、GLB
隨著日前Mercedes-Benz完成為GLC改款,品牌車型家族龐大的他們,如今又為同樣暢銷的GLA、GLB緊湊型休旅作品帶來了改款升級。 於車款設計部分,如今新款GLA、GLB車型擁有了更具越野、動感格調的保桿設計,這回原廠亦再次優化標配的LED大燈設計,將遠光燈輔助機能列為標配。車艙之中,除已順應消費者們的質感,期待換上真皮方向盤,新款ARTICO人造皮革與壓花織物裝飾舒適座椅採用了10...
2023-03-21
台灣福斯集團「路口慢看停 酒駕不放行」兒童公益繪畫比賽 得獎名單公布
台灣福斯集團 (Volkswagen Group Taiwan)為推動行車安全,自2021年起連續兩年舉辦「愛不停 公益行」兒童公益繪畫比賽,而本屆繪畫比賽於去年11月拉開帷幕,短短一個月內,共有669名學生熱烈嚮應參與。經過兩階段的評選後,最終選出最佳故事獎、最佳風格獎以及最佳技巧獎共27項獲獎作品。 台灣福斯集團總裁安薩瑞(Rahil Ansari)表示:「非常開心本次「路口慢看停 酒駕不放...
2023-03-21
科學孕育科技,科技賦能永續未來 3M 最新「全球2023科學狀態指數」大公開!首度納入台灣為重點研究
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,這股ESG風潮所帶動的科技提升、思維進化將大幅影響人類未來的百年生活。你可能從未想過,許多科技創新應用來自於科學根基,於是人類方能透過科技賦能永續未來。百年來致力於「科技改善生活」的美商3M台灣子公司今日(3/21)公布「3M全球2023科學狀態指數調查(State of Science Index,簡稱SOSI)」分析報告,並首度將台灣納入重點研究對象,該調查追蹤 17 個...
2023-03-20
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 和泰汽車專案引進最新氫能電動車「TOYOTA MIRAI」
為加速碳中和腳步,政府已於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關鍵戰略,其中「氫能」被視為是終極潔淨能源,同時也是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,政府預期氫能可使2030年低減6,877噸年排碳量,並於2050年達成1,750萬噸年減碳量。註1 而在低碳運具中,以車輛生命週期觀點評估,氫能電動車(以下簡稱FCEV,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)除具有行駛過程零碳排放的優點外,也不...
2020-03-03
絕對性能標竿 全新保時捷911 Turbo S 正式亮相!
全新世代保時捷 911 Turbo S正式入列,Coupé與Cabriolet兩款車型同步登場,展現前所未有的強大動力、駕駛動態與舒適性。911 Turbo S搭載配備兩具VTG 渦輪增壓器的3.8升水平對臥引擎,可輸出650 PS(478 kW),提升70 PS(51 kW),而最大扭力增加50 Nm至800 Nm。搭載八速PDK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,Coupé 0-100 km/h加速僅需2....